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公司文学俱乐部的会员们也用读书分享的方式,为工作和生活充电,让阅读真正成为一种习惯。会员们来到第三水厂职工小家,相互分享读书成果,交流阅读感想。
《生死疲劳》分享者王益飞:看到西门闹跌跌撞撞走过六世轮回,他追逐过奔腾不息的河流,赶赴过跨越生世的默契,抵抗过造化弄人的宿命,也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得失,《生死疲劳》真的可以教你顺其自然一些,看淡一些,然后再顺其自然一些,再看淡一些。
《德米安》分享者杜洁:我们都以为成长是自然而然就完成了的,其实成长与出生一样,也是一次破壳而出。就如书里说的:“鸟奋争出壳。蛋就是世界。谁若要诞生,就必须毁掉世界。”。
《始于极限》分享者李梦婷:翻开这本“想要塞给每位女性的解惑之书”,我们听到上野千鹤子用温柔而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们,“真正的女性主义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思想,自由就是有选择,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么样都可以。”我们要建立起足够强大的自我价值认同和信心,在往后的道路上更加充盈、更有力量,也走得更从容。
《时间的秩序》分享者陈钦雯:不管时间如何存在,以人类目前的科技都是无法探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享受当下,人生并无意义,及时行乐,便能让过去现在未来都感到快乐。
《额尔古纳河右岸》分享者方琦泓:“我们总是在撕裂一个鲜活的生命的同时,又扮出慈善家的样子,哀其不幸!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着衣食而表演或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艺术;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世间最深重的凄风苦雨吗!”
《置身事内》分享者李袁园:本以为这是一本描述日常生活琐事的书,但其实不然,作者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扎实的数据支撑,介绍了与我们生活、工作紧密相关的政治、经济知识。特别是对我这个70后来说,这就是发生过或正在在我身边发生着的事,他帮助我更深入理解了宏观的历史际遇、风云变幻,也让我洞悉了身边的大事小情、社会百态。书的最后,作者还提到了一个朴素的信念,我觉得也是我们大家的信念:生活过得好一点,比大多数宏伟的愿望更宏伟吧。
《杀死一只知更鸟》分享者叶梅: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分享者汪晨阳: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收音机调在杂音的频率上呢——总是在收听“别人的生活都比我好”的电台,或是“我无法信任他人”的调频,还有“我啥也干不成”FM?我们就不能把调频的指针往上或往下拨一拨,换一换台,看看栏杆的两边吗?阻挠我们这么做的,除了我们自己还能有谁呢?
《第七天》分享者洪世杰:《旧约,创世纪》中说:到了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刚早上拜读余华《第七天》其中篇幅“第一天”的内容,简单归纳了三条:一个人的灵魂走在灰色迷雾中回忆过往,直到记忆的尽头;一个人的灵魂在阴阳相隔之间生活,却如同现实世界;两个相爱人的灵魂无法摆脱命运的红线,纠缠于时间的长河。摘抄腰封上个人感触颇深的两句话: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去又走过来,我也听到了,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然后门铃响了。
会员们分享结束后,参加分享会的部分工会干事针对分享内容与大家进行了探讨与交流。